宗教科
課程目標:
- 傳遞福音訊息,鼓勵學生以具體的思、言、行為來回應《聖經》中的指引,在生活中把基督徒價值觀實踐出來。
- 透過宗教課程、課堂活動及禮儀,講授基督徒故事所引出的福音精神,讓學生體驗天主的愛,並能和天主建立共融的關係。
- 指導學生從基督徒的角度思考,連結宗教知識與生活,幫助學生了解生命的圓滿在於追隨基督,愛主愛人。
教學策略:
- 本校的宗教科課程以「厄瑪烏教學法」為骨幹,學生在不同的課題,依循「生活經驗」、「基督徒故事」、「結合」、「回應」這四個階段來進行探究、反思及改變,達致個人成長。
- 本科課程採用「螺旋式」教學法,學生透過學習各級相關課題的價值及態度,配合課堂上的經驗分享,深化和延展宗教知識,以達致培育學生擁有八項人格特質的目標。
本年度學科動向:
- 各級推行年度聖人課程和電子教學活動,向學生介紹環保聖人— 聖方濟•亞西西的行實,引發學生學習聖人的芳表,珍惜和善待一切受造物,以回應天主的愛。本年度各班於宗教課前的祈禱,特別加上為地球/大自然祈禱的意向,感謝及讚頌天父的創造。
- 透過完成活動「給聖方濟‧亞西西的電郵」,培養學生成為尊重生命的好孩子,學懂欣賞、尊重、珍惜和愛護天主的創造。鼓勵學生身體力行去實踐聖方濟環保的行動,包括:節約能源、簡樸生活、照顧動植物、環保回收等。
- 全校推行「我是主的羊」尊重龍虎榜,透過認識聖經中耶穌的行實,教導學生步武耶穌基督,尊重生命及關愛「最小的弟兄」,並明白到所有生命都是天主的寶貝,是珍貴及有價值的。透過此活動,學生學懂欣賞和接納每個人的獨特性,營造校園裏互相接納、關愛共融的學習氛圍。
- 各級全年進行一次修女協教課程,由本校牧民助理陳美娥修女與科任老師共同協教一節宗教課堂,教學內容包括:向學生介紹校內宗教設施、會祖「行仁愛、展現尊重」的德行以及參觀澤仁館等。